2)第22章 变现?对不起有一半是番商的!_大明:家父永乐,永镇山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辈的恩怨,不该牵连到下一代。

  建文旧臣,与靖难遗孤,这是不一样的两代人。

  孙若薇一向雷厉风行,下定了决心,就不会改变。

  “皇爷,那我该以什么身份,参加万国宴?”

  朱高煦闻言有些错愕,随即向门外努了努嘴。

  “这不很明显了吗?”

  孙若薇神情一滞,随即霞飞双颊,啐了一口。

  “我这傻儿子不会说话,但他对你的心意想必你也看在眼里,不要因为怄气后悔一辈子啊!”

  话音一落,朱高煦起身来到门外,见朱瞻壑还傻傻地站着,气得又给了他一脚。

  “还愣着干什么?进去道歉啊!老子聪明一世,怎么有你这样的傻儿子!”

  朱瞻壑讪讪笑了笑,这才屁颠屁颠地走了进去。

  看着这对冤家,朱高煦露出了姨母笑。

  朱瞻基啊朱瞻基,别怪二叔截胡,主要郎有情妾有意啊!

  ……

  乾清宫。

  朱棣眉飞色舞地坐在软榻上面,户部尚书夏原吉、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、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、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、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等重臣尽在此地,还有刚刚满载而归的郑和。

  御案上面,放着珊瑚玛瑙等奇珍异宝,闪烁着耀人光彩。

  “现在叫你们来议事,就是让你们拟定出个章程,如何把郑和带回来的番货变成银子。”

  虽然这回郑和下西洋,可谓是满载而归。

  但是郑和带回来的这些番货该如何变现,却是成了一个难题。

  因为太祖高皇帝曾下过禁令,朝廷不许使用番货,唯恐带来奢靡之风。

  正是因为这禁令存在,想要将这一船船的番货变现成银子,却是套上了沉重的枷锁。

  毕竟朱棣得位不正,他对祖训看得极其重要,不愿见再有臣子指责自己违背祖训。

  夏元吉及时提醒道:“皇上,眼下郑和船队自海外带回来的香料、苏木、胡椒、药材等番货,因数量太多自卸船后至今还堆放在码头上,如遇大雨,损失只怕难以计数,还要整日派遣专人看管护理。”

  郑和亦是点了点头,正准备开口,却不料夏元吉却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。

  “皇上,郑和出海之前筹措物资,共计耗费国库二百多万两纹银,至今尚未弥补,老臣敢问郑和大人,可有解决之法?”

  郑和愣了,我什么时候欠你二百万两纹银了?

  这不都是为了大明吗?

  夏元吉又道:“臣记得当年皇上第一次让郑和大人出海时曾说,郑和大人能带回来一大批银子,可是现在呢?淫巧之物带回一大堆,就是没有银子,相反还得耗费人力与钱财去管理……”

  “够了!又是老调重弹,当年你就这么说的,现在又来了!”

  朱棣怒了,瞪大了眼睛。

  “朕让你来,是让你想出办法,怎么将番货变现,填补国库,不是让你来抱怨的!”

  夏元吉也怒了,给这位皇上管钱袋子,真是一个要命的差事!

  “皇上,既然番货是郑和大人运回来的,那该怎么办,不如问问郑和大人吧!”

  这番话语有理有据,朱棣也无法反驳,只能看向了一旁的郑和。

  郑和此刻很是无奈,试探性地开口道:“皇上,各位大人,臣带回来的番货,无非就是三种。”

  “一是海外的贡物,数量很少,由贡使代表其国王进献给皇上,正是眼前这堆奇珍异宝与那些奇珍异兽;二则是各国国王和使节随船携带的附进物,其实也就是私物,往往超过贡物的数十倍,却被番商在大明口岸自行卖掉了,以赚取私利。”

  “第三种才是臣与海外诸国商贾百姓商贸所得,我们可以自行处理,或是变现或是赏赐官员。”

  朱棣一听,顿时皱了皱眉头。

  他还以为那数百条船的番货,都是自己的东西,哪里想到其中一大半都是那些海外使臣的!

  如此一来,变现可就麻烦了啊。

  朱棣心中的喜悦瞬间消散了大半,现在不但番货有一半是别人的,还他娘的不好卖出去,这该如何是好?

  “诸位爱卿,可有什么好计策?”

  话音一落,无人应声,大殿内静得有些可怕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uating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